常見的七種團隊教練特質

一個完整的球隊背後,訓練分工可能包含總教練(技術教練)、助理教練、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教練…等職位。

體能教練與專項教練間的溝通是一門學問,這是教科書上教不來的事。如果沒有親身參與過,是無法體會箇中奧妙的。



體能教練的可有可無

雖然我們都知道運動員的肌力與體能訓練很重要,但並不是每一支球隊都有能力編列體能教練。很多基層的教練,都需要身兼數職來指導選手。

(在這邊先向默默在基層服務的教練們致敬)

但…千萬不要以為國中、小的學童不需要重訓,就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體能教練的價值並不僅於操作槓鈴、槓片而已。

『如果沒有正確的訓練與修復觀念,青少年上了高中通常都是帶著傷痕累累的身體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

過去,我在某公司接觸了不少的青少年運動員,這就是我們很常看到的景象。特別是跳躍膝肩盂唇破裂,這些都是過度訓練後留下來的痕跡。

膝蓋痛

也因為體能教練這樣可有可無的位置–好像很重要,但沒有好像也沒差–讓我們發聲的音量稍微小了點,反正傷害短期也顯現不出來。

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是對的,但又拗不過教練的要求XD

樂天派(涉世未深)的人會跟你說,「我們要教育這些恐龍教練,用實驗和文獻佐證、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慢慢接受科學化的訓練方法」

這種建議,就像–面對中天的假新聞,我們只對大眾喊話「要理性思考、具備判斷能力」一樣不切實際。

大家都心知肚明,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這麼簡單。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這是台灣獨有的文化現象嗎?因為我們比較封閉?因為我們資訊比較落後?

 

我想分享一下,最近我在國外知名網站SIMPLIFASTER上看到一位體能教練分享的七種團隊教練特質。非常有意思,因為跟我在國內聽到的故事基本上沒有兩樣。

七種教練特質-01.png

常見的七種團隊教練特質

  1. 輸球是因為我們練太少 Losing = “We're weak”(Blame/Excuse)

  2. 照我的方式做…(但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做) “Do it my way…”(But I have no idea why)

  3. 因為我們在贏球,所以這麼做準沒錯 “We win, so it's right”(Anecdotal)

  4. 臥推、二頭、三頭“Bench, curls, and dips”(Erroneous)

  5. 我只是比你聰明一點“I'm just a little bit smarter than you”(Compulsive Suggester)

  6. 天龍國來的教練 The college program coach (Parrot)

  7. 我相信你,因為這就是你的工作“I trust you because this is what you do”(Pragmatist)


第一種:輸球是因為我們練太少

這一類的教練比較自負(ego)、有非常強的自尊心,是最不容易交流的。他們容易推託、責怪他人,體能教練就是非常顯眼的目標。

對他們的溝通方式,就是要拿數字、紀錄背書,秀出成果。不過還是有些時候,即便你已經證明了,他們也不見得聽得進去…

第二類:照我的方式做…(但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類的教練其實大有可為,只是你需要一點時間和他建立關係。他們或許知道要做什麼來達到目標(例如,變得更快、更強壯),但並不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一位總教練要兼顧技術訓練還有體能訓練,通常進修肌力與體能訓練的知識只排在他們的第二順位,只有少部分的教練能做到兩全其美。

比較好的相處之道,就是培養這些教練一個觀念–「想像你花100%的時間和努力在帶隊上,達到你現在的成就;而另一邊有人(體能教練)也是花同樣的時間和努力在體能訓練上」。或許他們能稍微對體能教練的專業度有所認同。

讓他們了解分工的價值,深入的技術交給專業人士來會更好。

 

第三類:因為我們在贏球,所以這麼做準沒錯

這類的教練可以再分兩種。

第一種教練是正處於連勝中(或是常年的冠軍隊)。所以深信他們的課表準沒錯,用個五六年都不成問題。

但,高中以下的球隊,贏球並不來自於一個因素。

這類的教練也不好教育,只能不斷地解釋給他們聽WHY,需要時間造化。好消息是,他們都很在意「獲勝」。

 

另一種教練是想要仿效冠軍隊伍的訓練方式,全盤複製過來。

這一種的教練通常缺乏訓練的知識,所以他們才會去複製別人的program。如果坐下來和他們好好解釋,他們會很開心你懂這麼多,然後會很積極地跟你討論。

 

第四種:臥推、二頭、三頭

嗯…這類型的教練就是對重量訓練有傳統迷思的教練,在一份計畫裡面一定要加入一大塊的肌肥大週期。

雖然這些動作(肌群)確實有其重要性,但充其量只能視為輔助訓練。 

這類型教練的想法就先別花時間改變了。他們對運動員適合的肌力與體能訓練認知太少,也許也分不清其中的差異。

第五種:我只是比你聰明一點 

大部分的人應該多少都有碰過這類型的教練。在任何的領域上,他們總是認為「我就是比你聰明一點」。

這類的教練通常很有禮貌、表現得體,但跟他們相處是個難題。最難熬的地方,是要花好幾分鐘去跟他們解釋(爭論)我們在做的事情。

這類型的教練偶爾會提出不錯的想法,但是:

如果你採納了,他們下次會變本加厲(覺得應該要聽他的);如果你不虞理會,下次當你被他發現採用他的想法,他們也會變本加厲地噹你  。 

第六種:天龍國來的教練

這一類的教練非常有意思,他們會參加非常多的研討會,從來不會拒絕任何想法。特別是那種研討會上面有某某國家隊的教練或是某某冠軍隊的教練所呈現的內容。

重點是,XX國家隊的教練或是甲級聯賽的冠軍教練,沒有在執教14歲的小男孩。他們大量的經驗跟帶一群14~18歲的青少年有很大的不同。

這類型的教練,其實和【第三類:因為我們在贏球,所以這麼做準沒錯】的教練想法有雷同之處,都想一味複製別人的成功經驗,而喪失了判斷能力。

第七種:我相信你,因為這就是你的工作

這種教練就是最好相處的一種啦,BJ4

願意尊重專業,放手讓你去發揮;跟這種教練共事就是一種福氣 。目前我在內湖高中也待了一年,給我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

無論是技術訓練還是體能訓練,我相信我們的訓練都是非常合理的,雖然高中球員可能也不懂「科學化訓練」跟「隨便練」之間的差異。記得我曾經問過球員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居然有人回答我因為這裡比較輕鬆…

Previous
Previous

影響前十字韌帶(ACL)傷後回場的隱形殺手

Next
Next

練速度,你該考慮的一件事–水平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