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速度監控APP–Metric VBT
Metric VBT是針對VBT(Velocity Based Training)而設計的一款APP,他們主打的優勢是價格便宜。對於只是想要體驗VBT的人來說,這款APP會是很不錯的入門工具,因為他除了手機外,不須購買其他額外設備。而且對多數使用者而言,使用免費版也就夠了,如果有需要進階功能再考慮付費訂閱即可。
針對這款APP的準確度,廠商已自行使用Tracklab MOCAP system進行ROM(動作範圍)和MCV(平均向心動作)信效度的比較,也看到很強烈的相關性。唯一限制的是,Metric VBT目前只能安裝在iOS系統的手機,且建議是2021年之後出的機型。
使用AMS蒐集資料須注意什麼?
過去的訓練可能比較常留下質性的資料,例如寫日記、「今天感覺如何? 」…等,和教練或防護員間的對話會決定訓練的走向。但大數據時代來臨之後,量性的資料能夠提供我們更理性的判斷,AMS成為訓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AMS(Athlete Management System)是指教練或管理者用來監控運動員訓練與反應的資料,例如心律、垂直跳結果、訓練的重量…等等,可能是以紙本或是電子的形式呈現。
市面上已有不少家專職在做AMS的公司,可參考simplifaster網站的購買指南了解(不過文章推薦的其中幾間公司已經被併購了)。能將越多不同公司的數據結果整合在一起的公司越不簡單,收費也相對越驚人。
以我自己常用的TrainHeroic來說,它算是相當陽春的AMS軟體,但每個月開銷也要10~400美金不等,依人頭計費。如果有超過50人以上的需求 ,我會建議選擇其他廠牌比較划算。
訓練的最後一塊拼圖:離心訓練
離心肌力不好,很難串聯良好的SSC機制。
最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時機也往往是肌肉延展的階段(1),從上面的附圖可以發現,當離心收縮速度越快,肌肉所承受的力量是越高的。因此從預防的角度來看,離心肌力會是降低受傷風險的其中一道防線。如果要設計一套面面俱到的訓練計畫,正如英文喜歡以『bulletproof』來形容一位完熟的運動員,絕對不會忽略培養離心肌力的環節。
投擲機制如何影響throwing arm pain (TAP)
因投擲所引起的運動傷害,統稱為throwing arm pain (TAP),常見於各類過頭(overhead)投擲的運動員身上,以棒球選手為最典型範例。
通常會造成這類運動傷害的原因有三,技術性動作問題、肌力不足、過度訓練。
TAP的疼痛大多好發在肩膀或手肘。如果疼痛發生在肩膀,不外乎與旋轉肌袖的撕裂或夾擠有關,或是關節囊、盂唇、二頭肌腱的損傷。若發生在手肘,則通常和尺側的構造有關,例如尺側副韌帶撕裂傷、內上髁肌腱病變等,骨性問題可能是骨刺增生﹐神經問題則以尺神經壓迫為主。
其注意事項與如何避免,將在以下多做說明。
肌力的分類與診斷:Not All Strength Is Created Equal
以不同的名詞來描述力量光譜並非創舉,過去就有speed-strength、strength-speed這類的名詞出現。
不過這篇的價值在於,將過去專家學者討論的力量特質一併收錄起來,幫我們確立了現代可使用的肌力分類,接下來就看未來幾年業界會不會依作者的概念執行了。
一旦大家都有共識,討論起來就會變得更容易。
Hawkin Dynamics G3 測力板
世代進步使得造物門檻降低,測力板越來越常出現在坊間的訓練場域。運科專家與體能教練的界線可說是越來越模糊,未來或許體能教練都需具備寫程式碼的能力也說不定。
選購測力板,多數人通常會先考慮其攜帶性(尺寸/重量)、軸數(單軸/雙軸/三軸)、供電與否、軟體的整合…等。更專業一點,可能會考慮它的訊號來源(壓電材料/應變器)、取樣頻率、最大承受重量…等。因為這些條件的不同,力板從十萬內至半百萬都有,能做到的事情也有所不同。
不過體能教練畢竟不是運科人員,如果要添購力板,以我目前所接觸到的工作內容來說,一塊最入門款的力板應該就足以勝任。
不考慮軸數、準確度的話,其實只要物理&數學&CODING夠厲害,一條F-T曲線就可以得到所有資料
基於現實考量加上一點點品牌迷思,最後我選擇Hawkin Dynamics的力板。單以硬體的價格來說,大概屬於中下價格帶的產品。
[好書分享] Shock Method
Shock Method一書,出自已逝的運動科學家Yuri Verkhoshanky之手。算是他的幾本著作的支線,特別將shock method獨立出來,寫一本書介紹。
其他知名的著作,包含Supertraining、Special Strength Training: Manual for Coaches,都是內容更豐富(厚)的書。
相比之下,Shock Method顯得可愛多了,我相信一般人會更願意去翻閱它。
[好書分享]CEO strength coach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用100元拋售之前很有興趣的書–《CEO Strength Coach》,立刻二話不說就收下來了。除了感到便宜之外,也很訝異居然也有人看上這本書。
我非常推薦所有的肌力與體能教練一讀此書,享受其中樂趣。
原因一.
對台灣大部分的人來說,肌力與體能教練與健身教練並無二異,但實際上兩者所處的工作環境大相逕庭。因此能看到這種以體能教練觀點所寫的內容是非常可貴的。
原因二.
無論是肌力與體能教練還是健身教練,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跟我一樣迷惘。對於這種新興、體力活的產業,誰也不確定10年後的自己是否仍能站在這個舞台上。
遺憾的是,當你學習心噴發,想培養更多工作技能時,檯面上呈現給你的卻是一堆教你話術、銷售的課程。如果你要當金牌業務員,這些東西或許重要,但對體能教練來說,它們的順位遠遠不及學習管理、文書處理、上台的談吐&示範、領導…等能力。
Speedworks 線上實習課程(virtual internship)
8/20 我完成了Speedworks的virtual internship課程。
這是一個為期四周的速度研習課程。雖然主講者Jonas和多數講師都有訓練橄欖球隊的背景,但課程大多圍繞在直線加速、最大速度訓練,沒有太多的變向訓練。
感謝穀保棒球隊的體能教練-江奕璠大力推坑跟分享,讓我知道這樣物超所值的課程。
奕璠是第一梯的學員,據說當時價格才160英鎊。我參加的時候已經是第四梯了,最後花了260英鎊(早鳥價)。但這樣的價錢可以上到一個月的課程+線上LIVE的meeting依舊很划算。
不過最後因為工作關係(當時負責兩支球隊、正在念一本教科書和準備CSCS教材),加上自認對課程內容沒太多想法可討論,所以就放棄參加LIVE的meeting了…
從衝刺的物理特性了解釘鞋選購
最近猶豫了許久,終於入手人生第一雙(自己花錢買的)釘鞋。
記得以前如果有比賽,都是老師從體育處裡隨手挖一雙出來叫你穿,現在突然要自己買一雙適合的釘鞋還真不知道從何挑起…
不過,在選購的同時,慢慢發現其實它的設計概念不出衝刺技術的應用,將不同距離所強調的物理特性表現最大化。
也就是說,在短距離(100m、200m)、中長距離(400m、800m)、長距離(1600m以上),各項目所倚重的跑姿各有所不同 ,有些強調加速、有些強調維持速度,這些特性都會影響到鞋子的設計。
如果對於衝刺的動作和特性有些概念的話,選購上就相對輕鬆許多;反之,在選購上可能會毫無頭緒,最後只好隨便挑了一雙有釘子的結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