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練之眼(Coach's Eye)與ALTIS Kinogram Method

教練之眼(Coach's eye)

如何培養Coach's eye,是每個肌力與體能教練共同的話題。

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教頭,通常能一眼看出選手動作的問題所在,即便是速度飛快的動作,例如,百米衝刺、起跳瞬間,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

Photo credit: ALTIS 官網

Photo credit: ALTIS 官網

這些教練通常都有一定的年紀,他們的眼睛受過多場賽事、訓練的磨練。

最讓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的執教生涯已經累績過非常多的選手,甚至是菁英運動員。所以,在他們腦中已經有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存放各種成功的動作範本可以參考。

Coach's eye,可以說是教練最珍貴的資產。

要鍛鍊Coach's eye評估的能力,首先至少要知道是什麼構成「good technique」、了解基本的生理反應。才能區分某些人動作異於常人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技巧?錯誤的動作造成代償?筋膜肌肉關節的問題?還是缺少肌力?…等。


明尼蘇達大學的Dr. Phil Lundin,曾經發過一篇「The visual evaluation techniques of movement for improved mechanical efficiency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利用一些視覺評估的技巧來觀察動作,以提升動作效能和治療介入的效果)

這裡的Visual evaluation techniques,就是我們一直在談的Coach's eye。

文中有幾個值得教練筆記的重點,這邊我整理成小圖表以方便閱讀。

Dr. Phil Lundin,曾經發過一篇「利用一些視覺評估的技巧來觀察動作,以提升動作效能和治療介入的效果」,告訴我們該如何提升我們觀察的能力

Dr. Phil Lundin,曾經發過一篇「利用一些視覺評估的技巧來觀察動作,以提升動作效能和治療介入的效果」,告訴我們該如何提升我們觀察的能力


ALTIS 是一家在EXOS亞利桑那分部訓練運動員的團隊

ALTIS 是一家在EXOS亞利桑那分部訓練運動員的團隊

由於最近在上ALTIS foundation course,也藉此分享一下他們分析自家運動員衝刺的方法–【The ALTIS Kinogram Method】

Kinogram並不是ALTIS這家田徑訓練機構的專利。它指得是從影片中擷取定格照片出來。ALTIS將衝刺分為五個階段Toe-off(推進)、MVP(最大推進高度,maximal vertical projection)、Strike(準備著地)、Touch-down(觸地)、Full-support(支撐),並利用這套方法將各個階段的動作挑出來。

這套影像分析的方法,不需要昂貴的高速攝影機,使用一般iphone即可完成。(我個人是還沒試過用手機)

這樣的影像分析,能夠提供幾個優點:

‧用講得不如用看得,選手更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可以拿去和其他運動員做比較

‧可以讓選手看出訓練前後的差異,也方便教練追蹤

‧能夠觀察出不對稱或特異的情況

‧即時的回饋(據ALTIS的說法,熟練之後做一段Kinogram Series大約在5分鐘以內)

‧能夠帶著照片,與其他教練討論,聽取不同的意見(這也是ALTIS一直在推廣的事情,如果有加入他們的FB社團,就會看到其他教練會製作類似的拼貼尋求大家的意見)

‧讓教練能藉由一幀幀畫面去比較在不同的地形、速度、穿著…等,選手會產生如何不同的動作策略


如何製作Kinogram?

關於製作這樣的幀像,最重要的是如何物理性地劃分五個階段(Toe-off、MVP、Strike、Touch-down、Full-support):

Toe-off:後腳離開地面的最後一秒

MVP(maximal vertical projection):身體最大的垂直位移,這時兩腳處於平行高度

Strike:後腳大腿垂直上半身(這是ALTIS建議的定義,個人覺得滿好用的)

Touch-down:觸地的第一秒鐘

Full-support:腳掌落在肩膀正下方

下圖為本人親身測試,所製作出來的Kinogram Series 。

一隻腳的推進會產生五張圖片,但左右腳都要節錄會最完整,所以總共會有10張圖片組成雙腳的循環。(上排是左腳為lead leg,下排是右腳為lead leg)

依我的ALTIS Kinogram Method為例,幫大家示範

依我的ALTIS Kinogram Method為例,幫大家示範

PS.如果左右兩腳都有記錄,就多了對稱性可以觀察。依上圖我的個案為例,在strike的姿勢,上半身的位置是明顯不一樣的。造成下排strike的圖片上半身無法維持垂直地板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的後腳recovery做得太慢(還留在後方),身體為了保持重量前後平衡,自然地採用往前傾倒的策略。


區分出各個階段後,我們要觀察的地方

Toe-off(推進)

  1. 支撐腳的腳底板應該會垂直地板→ 舉例:可以觀察到下排第一張圖就沒有像上排的第一張圖後腳推進的那麼多(左腳的plantar flexion不夠)

  2. 稍微的髖關節伸展(hip extension)就好,過度hip extension會造成腳的循環太慢(leg recovery)

  3. 後腳的膝伸(Knee extension)也不該太多。太多的水平力量,會造成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太少,不夠時間將後腿拉到前側比較好的位置。

  4. 前腳小腿平行於後腳大腿

  5. 上半身不該有過度的arch

MVP(最大推進高度,maximal vertical projection)

  1. 兩隻腳的大腿應該會呈現90度夾角

  2. 這時候前足應該已保持蹠屈(dorsiflexion)的姿勢,做好準備

  3. 頭部處於中立位置

  4. 手臂會微微擺過身體中軸,這是脊椎的自然旋轉,以維持平衡

Strike(準備著地)

  1. 後腳膝蓋會在骨盆正下方

  2. 前腳的hamstring,會有接近maximal stretch

  3. 兩大腿間有20~40度的夾角,因人而異。速度比較快的運動員,會有比較快的角速度,產生更大的hamstring stretch,但也有更好的收縮反射

  4. 前足會開始做supinate,準備touch down→(我的範例.下排圖中)做了很明顯的示範

  5. Strike、MVP這兩者騰空期會因為不同運動員,而有不同的差異

Touch-down(觸地)

  1. 兩腳膝蓋重疊。越快速的運動員,垂直的力量會越大,擺盪腳(swing leg)可能會在支撐腳(stance leg)的前方。如果擺盪腳遠遠落在支撐腳後方,可能說明循環的速度太慢或是太多的水平力量

  2. 兩隻手平行

  3. 足部外側會先接觸地板

Full-support(支撐)

  1. 擺盪腳會來到屁股下方,繼續維持tuck的姿勢,保持足背屈(dorsiflexed)

  2. 兩隻腳呈現數字4的形狀(這個“figure four”是非常關鍵的判別指標,很多跑步分析都會用到)

  3. 支撐腳的力量會慢慢由腳底板轉移到內側,變成(pronation)的姿勢

  4. 所有的腳趾這時候皆一一落到地面,直到Toe-off(推進)期才又離地出去


以上,是我認為非常實用的「衝刺」分析方法,分享給各位體能教練。

如果對這個影片分析有興趣的,歡迎看ALTIS的大家長Dan Pfaff在Simplifaster上寫的文章

另外,如過認為整個評估時間太長,要取樣的圖片太多,也可以採用「只觀察觸地瞬間(toe-off和full-support)」的簡化版。

套句ALTIS FOUNDATION COURSE說的

「物體的軌跡,在離地的那一瞬間都已經做好決定了。」

Previous
Previous

現代週期化訓練的思維(一)

Next
Next

稍縱即逝的『活化後增益(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