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化訓練的三種模型
對於一位熱愛競爭的運動狂熱份子而言,身上永遠都有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有時候是嫌力量太差、有時候是身材、有時候是爆發力;相信大家都有感歎時間不夠用的時候。
因此,為了達成目標,我們需要借助週期化訓練來妥善分配時間。
週期化訓練可以大致區分為三種模型:併行式(Parallel)、重點式(Emphasis)、序列式(Sequential)。
2019 ICA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thletic Excellence) 參加心得 @溫哥華
老實說,這次會參加這場研討會可以說是個意外,並不是專程飛來溫哥華的。
因為老婆要更新滑雪證照的關係,幸運地買到便宜的機票,加上我從來沒有踏出亞洲;所以就順理成章一道出來瞧瞧。
對一個手頭拮据的體能教練來說,好不容易來到北美當然要藉這個機會多多認識這邊的教練、學點東西回去,畢竟下一次來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
United we stand!全美最龐大的教練網絡–NHSSCA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美國高中肌力與體能教練協會(National High School Strength Coaches Association,NHSSCA)
這是自2016年成立的教練協會。雖然掛名肌力與體能教練,但其實不管是體育老師、帶隊教練還是肌力與體能教練,都能參加入會。
影響前十字韌帶(ACL)傷後回場的隱形殺手
回場(return to play),一直都是受傷的選手最渴望的事情。
「他什麼時候可以回來?」,是大家最關注的事情–教練、選手、觀眾都很期待。但是身為後勤角色的我們,絕對不能跟著起舞,必須謹守最後一道關卡。
因此,建立好的回場指標(打分數)而不操之過急,是非常重要的。這件事情能被做得很精細,也很容易變成靠感覺判斷,這是最危險的地方。(*專業的判斷,還是以醫療人員的意見為主)
本篇文章整理自2015年的Return to Play Conference,由對傷後回場有多篇研究的 Dr. Clare Ardern主講。
文末彩蛋:附具實戰價值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