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化訓練的三種模型
對於一位熱愛競爭的運動狂熱份子而言,身上永遠都有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有時候是嫌力量太差、有時候是身材、有時候是爆發力;相信大家都有感歎時間不夠用的時候。
因此,為了達成目標,我們需要借助週期化訓練來妥善分配時間。
週期化訓練可以大致區分為三種模型:併行式(Parallel)、重點式(Emphasis)、序列式(Sequential)。
棒球員的移動訓練:談跑壘概念
棒球場上速度重不重要?
每一位棒球教練都有一個共識:左打比右打有更高的上壘率。
這是有數據佐證的。
左打者平均到一壘的時間約4.32秒,右打則是4.35秒。這0.03秒的差距,可以讓左打比右打者領先19公分到達壘包。因此,儘管只是0.0幾秒,對棒球比賽來說可能是上壘與出局的差異。
運動員的頸部功能與其訓練
關於運動員的頸部訓練,在台灣應該算是比較少討論的話題。北美則因為美式足球的盛行,腦震盪是很常見的運動傷害,因此相關資訊不像台灣這麼少見。
今年六月曾參加一場NSCA的線上研習(NOVA SCOTIA PROVINCIAL CLINIC)。其中一個主題是〝The Cervical Spine: What a Pain in the Neck〞,正是圍繞在頸部的訓練概念,讓我印象深刻。
很多人會誤解頸部的訓練只屬於技擊類型的選手,其實不然。接觸類型的運動(contact sports)當然比較容易有頸部損傷,但非接觸型的運動也一樣有頸部受傷的可能。
肌力與體能教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肌力與體能教練的英文名稱叫做Strength Coach、Performance Coach,或者有些人會稱為Strength & Conditioning Coach,簡稱S&C Coach,但少有人稱作Conditioning Coach。
它跟坊間的健身教練,或是俗稱的personal trainer、fitness coach有什麼區隔?
歷史回顧:「Depth Jump」與「Drop Jump」的差異
說到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你會想到什麼?
很多人第一直覺可能會想到它跟跳躍、跑步的訓練有關,有些人的腦中可能開始浮現『從跳箱落下後跳躍』的畫面。這些都是經典的增強式訓練內容。
但你可能不知道,『從跳箱落下後跳躍』–這樣簡單的動作,它又可分為「drop jump」與「depth jump」,兩者是截然不同。
[好書分享]The Oxygen Advantage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叫做《The Oxygen Advantage》,是去年出國買的書。因為之前就有看過它的相關書評(沒記錯的話應該是Cal Dietz曾經推薦過),所以在書店看到了就很自然地把它帶回來。
言簡意賅,這本書所提倡的呼吸訓練,以「憋氣訓練」為主,並強調用鼻子呼吸的觀念。近年備受討論的「腹式呼吸法」則沒有太多著墨,依舊可見其蹤跡,例如,“吸氣時腹部擴張”、“氣吸到肚子裡”、“增加腹部的外在壓力來誘使呼吸肌群出力”…等指引。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呼吸方式、心肺功能不甚滿意,歡迎你在書中尋求自己的答案。
握力與運動表現的關係
這次有幸看完John Crronin等人的著作《A Brief Review of Handgrip Strength and Sport Performance》,剛好有機會再將握力與運動表現的關係好好釐清,分享給大家。
運用F-V曲線來訓練加速
在加速時,軀幹角度是前傾的,至接近最大速度時軀幹才抬高近垂直地面。所以兩者依賴的力量方向略有不同。
以加速來說,水平分力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最大速度則是垂直分力。但不管如何,所有動作都不會只依靠單一方向的力量,而是各分力角力的結果。
所以當肌力與體能教練在設計訓練時,或許動作的專項性(水平or垂直施力)著實影響力表現,但並非得奉為圭臬,這時候 F-V曲線反倒值得你多加留意。
肌力訓練 vs 有氧訓練對心肺功能的訓練適應
對目標是減重、提升體適能的客戶來說,無論是肌力訓練還是有氧訓練都能達到效果。
但針對專項運動員的訓練,不能不知道這兩者對身體適應上的差異。
倒退跑(Backward Running)的訓練時機與重點
Backward running(倒退跑),簡稱BR,和forward running(向前跑動)一樣,都是一種可在球場上觀察到的移動型態。